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 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正因为这样,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能力认识相同的事物,同一部著作或同一部电影可以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在国际性的运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都了解一场球赛的经过和结果,在紧张关头异口同声地喝彩或表示惋惜。但是思维能力的全人类共同性不等于各民族想问题的方式都一样,相反,它们之间可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平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说的就是这种差异。我们怎么知道这种差异?就是根据语言差异的分析,因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的民族性不仅是语言不一样,而且和思维方式的民族特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方面的问题很复杂,我们这里只能作一点举例性的说明。
客观世界对各族人民是统一的。语言既然要指称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分别给以名称。对现实的这种划分,各语言很不一样。同一条光谱,汉语切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段,英语切成purple,blue,green,yellow,orange,red六段,有的语言切成五段,三段,甚至两段,而且,即使段数相近,各段的起迄点也有差别。亲属称谓也是这方面的明显的例子。同是父母的兄弟或其姊妹的丈夫,汉语分成伯父、叔父、舅父、姨父、姑父,而英语统称unc1e;同是父母的姊妹或其兄弟的妻子,汉语分成伯母、叔母、舅母、姨母、姑母,而英语也只有一个统称:aunt。日语的书面语使用一些汉字,很多人以为日语和汉语相近,日语好学,其实这是误解,汉语和日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各有自己的特点,即使写成相同的汉字,意义也往往不同。例如:
类似的现象在语言中比比皆是。除了科学术语之外,可以说两种语言里很少有意义、色彩等各方面都完全等同的词。一种语言里的词语通常要根据它所处的上下文才能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恰如其分的说法。至于不同语言的语法方面的特点,这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例如英语普通名词在句中出现的时候,一般得标明它是有定(例如前面加the)还是无定(单数前面加a)。可数名词还得标明是单数还是复数。汉语就不必。可是汉语的可数名词前面通常要加量词,如“一本书”,“三个人”,“两枝笔”,外国人说汉语时容易把这个量词漏了,说成“一书”,“三人”,“两笔”。
这些都只是语言的民族特点的举例性的说明。语言复杂多样,两种语言的成分很少能够简单地对应,而是要经过复杂的换算,因而无论从事外语教学或翻译,都需要对本族语和外语有比较全面的知识,作细致的比较,找出彼此的异同,这样才能学好外语,做好翻译工作。我们不能因为人类思维能力的共同性而忽视语言的多样性,也不能因为语言的多样性而断定各民族的思维能力有强弱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