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学习心得
好老师不一定是native speaker。恰恰相反,教中国学生英语语音的能人,还得数咱中国自己的英语专家。笔者毕生感激不尽的,是当年的中国“启蒙”教授。他们硬是帮我把我带来的不三不四的怪音一一抠出来,一丝不苟极为严格地把关,我才得以有效吸收各种英语听力材料的营养。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其实他们自己说的英语跟native speaker还有好一段距离,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对他们师德的敬重怀念,他们永远是我的表率。他们能pinpoint学生发音的毛病,使其意识到毛病,随之有的放矢地克服毛病,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专业本事!
英语如何才能说得地道些 - 漫谈英语语音习得问题
很多人为自己的英语发音不地道而苦恼,常见有人提及诸如如何克服中国口音,如何习得标准英国/美国英语口音等问题。下面打算围绕这些问题零敲碎打谈谈个人的点滴看法。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没时间写大块文章,只能想到什么写什么,不求完整性,但求有的放矢。
<模仿什么标准才好?>
萝卜青菜,各有所好。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各有各的好,各有人爱,没什么好争的。对中国一般学英语的来说,主要看条件。其实,只要是地道的英语发音,能模仿好就不错了。如果你身边有个苏格兰口音的好老师,你能学得“苏”味十足,那就了不起,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 尽管你的口音离Queen’s English相差老远。世界上英语岂止英美两家?即使英国口音里头也还有许多地方口音,美语澳语不也一样?当然,最好能盯住某一个主流口音来学,而不是刻意模仿不入流的下三烂口音(幸亏国内一般还没有这种条件!)。
有人说美语口音油滑,英语口音高贵,澳语口音蹩脚。这些都是非常主观的印象,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根本毫无意义。试问汉语诸多北方方言,口音各异,哪个算高雅悦耳,哪个算蹩脚难听?河南话东北话山东话陕西话,说好了哪个不好听?有个加拿大白人朋友,青年时代曾在中国西南地区传教,现在很老了,普通话只会听不会说,却满口地道的四川口音四川话。语言语音习得达到这份上,那就令人折服了。
现在涌入中国“教”英语的English speakers越来越多,(我把“教”字加了引号,因为来者三教九流,别指望他们人人都能“教”你好英语,但多数应该都可以作为英语样板来模仿),同样也各带口音,说的英语不一定和录音带上的完全相同。怎么办? 我认为,实际的办法是:盯住一个喜欢的样板不放 (可以是VOA Special English 的男/女主播,也可以是BBC某个人,或者是你听的New Concept English样板带的声音),在此基础上,竖起耳朵随时捕捉周围各种英语的发音异同,善于比较,并有所选择地模仿吸收你认为特别喜欢特具特色的发音特点。所谓有所选择,原则就是避免使吸收的成分与自己选定的一套样板发音系统相克。比如,你本来选的是英国RP (Received Pronunciation,即以英国南方口音为基础的一般受良好教育的人的口音,接近所谓的 Queen’s English),已经学的有点门道了,这下来了个美国口音重的外教,你别的不学,偏偏只把他的 of couRse 里的大卷舌R模仿上了,你说的英语整体效果当然就不伦不类。如果走得更远,甚至把because 也发成 becouRse (我发现有不少中国学生就这样说,一下就露馅了),那就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成年人学好英语语音还有希望吗?>
答案是肯定的:有希望,尽管实际效果因人而异。虽然未必人人都能完全摆脱自身方言口音,但只要指导得当,练习方法对头,持之以恒,肯定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向前迈一步。
人的语音模仿能力,受到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制约。一般观察,只要是发音器官健全的人,年纪越小(通常在十四岁以下)模仿越不费劲;从小接触语言方言种类越多,对不同的发音特点越敏感,模仿自然就容易得多。正因为如此,很多成了人以后才开始学英语的朋友首先就可能低估了自己的潜力,教英语的老师可能也为此不竭尽全力(当然也有不少老师缺乏这方面的本事,毕竟教好语音还是需要相当素质和专门训练的),所以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
实践证明,成年人一样可以学好英语语音。曾经有个学生,是当年的“工农兵学员”,来自偏僻农村,从小到大只接触过当地土方言,别的什么话都不会说。入学时19岁了,才开始学ABC,模仿能力奇差,连让他摸仿发个 k 他都要死劲发成难听极了的“厄”,令老师头痛。可是,经过耐心的点滴“攻关”,难点逐个克服,加上他虚心,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终于学会听出了发音区别的基础上,勤奋苦练,脸皮又特厚,不怕出错,到处声明请求别人随时给他纠错。结果他英语突飞猛进,到二年级下学期就名列前茅,毕业候不久成了某省旅游局的首席翻译。他说的英语,虽然与native speaker 还有无法弥补的差距,但自然流利是毫无疑问的。
几十年前那么差的条件下都还可以造就不错的英语人才,今天有了绝对优厚的物质条件,再学不好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成年人往往对跟自己发音习惯不同的音不够敏感,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往往听不出来不同发音之间的区别,只用自己习惯的相近的音来替代。比如英语 go 和普通话“够”发音是不同的,但很多人就根本听不出它俩有啥不同。连发音差别都辨别不出来的人,是很难谈得上纠正模仿的。有经验的老师,首先要抓住要害,让学生通过反复对比细听,到真正听出差别才罢休。人说,听出了差别,纠正就有门儿了,这话是有道理的。
有很多人说买了录音带反复听了上百遍,甚至也算是跟读了上百遍,但发音并没有明显的改善,非常苦恼。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如上所述:没听出发音差别名堂,不论跟读多少遍收效都不会理想。读过书的成年人,这时候最需要的是懂行的人恰到好处的指导。一句话,最好找个好老师给你挑毛病,点出你需要特别下功夫克服的毛病。当你体会到了自己的毛病确实是可以听出来的毛病的时候,听录音跟读模仿就“有的放耳”,事半功倍了。
总而言之,纠正发音毛病,最好有能人指导。而且还不能偷偷地纠正,要堂而皇之,诚恳求人直言点出自己的毛病。要知道,大家都是老大不小的成年人了,人要脸,树要皮,一般谁爱管那闲事当面给你纠错伤情面呢?哪怕是课堂上的能人老师,也未必愿意随便“管这闲事”的。所以,即使有了能人在身旁,机会还得*自己努力争取。
《英语如何才能说得地道些 - 漫谈英语语音习得问题(之三)》
<正确估价自己,给自己定个现实的目标>
在这里谈英语语音习得,当然是写给有志把英语说好的朋友们。但所谓“英语说得好”,其实也只是相对而言,不同人有不同尺度。我们每个人只能根据实际环境需要和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给自己定出现实的目标。常言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所以,目标宜定得高一些,经过努力进步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就更大。
前些天在学术年会上遇到了个年轻的女士,未满三十,来自中国,原是东北某大学英语讲师,今在加拿大某校攻读第二硕士学位。她很聪明,英语也说得还算流利,可惜毛病还不少:除了个别单音不太正之外,好些常用词重音不对,问题最大的是连读不顺,该失去爆破的地方还处处多夹了个元音小尾巴,弄得语言节奏吭哧吭哧,听起来挺吃力的。后来较熟了,看她不介意,我直截了当给她提出了几条明显的毛病,请她注意克服。令我吃惊的是她的反应:“我的妈呀,这么些年就听到说我这好那好的,连外教都一个劲说我very good,怎么到你这儿却全成了那么些毛病啦?”我说,你的英语还是不错的,但在你的位置上,要求应该更高些。别人不说你,不奇怪。你都讲师了,在台上教人,别的同事哪怕听出毛病又何苦给你指出来呢?至于外教,他们在这方面的赞誉更得打折扣。他们首先认定你是外国人,期望值本来就有限,你能把他们的英语说得这个样当然已经very good了,加上他们一般都只focus on meaning,你的发音毛病又不是严重到令人不明白的程度,他们怎么会对你的发音评论呢?试试换个位置,你见一个洋人能用汉语在台上讲一段话,哪怕其中很多四声错误,一听就是洋腔洋调说汉语,但借助上下文情境,意思还算清楚,那你准会夸他汉语说得very good。对吗?但如果他据此以为自己的汉语真的棒,那就错了。
她同意我的看法,也认识到,作为高等英语教师,确实应该更严要求自己。我说,错不纠,师之过。你的一些毛病早没得到纠正,可能你当年的老师本身就有同样的毛病。她说,对呀,我们全校的老师都说 re‘GISter的,我们也就都跟着reGISter了。
我相信,这位女教师对自己的发音有了更客观的估价,应该会朝更高的目标努力,有所进步。
推及其他人,每个人情况都不同,但都需要酌情定个短期和长远的目标。年轻的朋友,有条件的,不妨下决心,一定要做到 at least sound like a near 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这并不是太难做到的。
《英语如何才能说得地道些 - 漫谈英语语音习得问题(之四)》
<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和发音好坏>
学英语为了交流,说英语能做到交流自如,实现effective communication,应该是理想的目标。但是,effective communication 有什么标准吗?好像应该有,但很难界定,因为一切取决于环境要求,effective 也只是相对而言。
先举个实例:
有个上海来的移民,不到四十,原为沪某大电脑商的技术经理。一天他来找我,急切要求给他介绍能有效帮他纠正英语发音毛病/口音的人或部门,他愿意每小时出40美元。怎么回事呢?据他说,他移民快两年了,虽然浑身技术,毕竟是新移民,所以一年来一直在一家西人电脑公司理当下手。不久前年终评估完毕,大老板拍拍他的肩膀惋惜地说,"Honestly, Mr.X, you should be sitting in my seat, if only you could improve your communication skills." 这番话简直令他痛苦极了。他明白了,老板说他communication skills不行,其实是指他说英语口音太重,说话English native speakers难懂,当supervisor如何叫人听你的? 他苦恼地说:“我在上海,常常跟洋人客户直接用英语打交道,没有人说我的communication 有问题嘛,不就是有点口音嘛。现在好了,就卡在这口音上了。请帮帮我,我付多大代价都行。” 我告诉他,“你原来当老板,洋人客户为了做生意需要求你,所以你的英语再难听难懂,洋人也得耐着性子努力适应你的口音,弄懂你的意思。所以你觉得communication 好像不成问题,可现在不一样了,你再不能要求别人来处处适应你的口音了,所以就麻烦了,communication 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说,虽然实现交流不全取决于语音,但语音好坏还是起很重要的作用的。上面提到的那位先生,如果当初在上海能趁年轻时多下点工夫,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掺了太多水分的“有效交流”,今天心里肯定会平衡得多。
《英语如何才能说得地道些 - 漫谈英语语音习得问题(之五)》
<改善语音要抓住要领>
学语法学词汇,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及繁。学语音就没那么顺当了,因为只要一张口说话,什么元音辅音重音弱读连读语调声调节奏音高音低说话口气等等,全都要交织在一起。分解都不容易,想分开来(教)学更难。不过,还是有办法的。俗话说,纲举目张。只要抓住要领,功夫下在要害处,语音的改善就会事半功倍。
一般学英语的朋友一说起学语音,就想到掌握音标,就是那些元音双元音和辅音的搭配,再加上语调训练,降调升调,等等。这些都不错,很多人都是这么学来的。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这些“基本训练”都完整地过了不只一遍,说出来的英语还是连自己都极不满意呢?我认为,关键还是不善于把这些“基础零件”有效地串起来,学习者还没能真正体会到英语之所以听起来像英语的语音奥妙,还不能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有效练习。
上面有人提到,成人学语音有一个优势,就是能够辨别得出好的英语和差的英语,所以一般能挑好的来学。这种观察不无道理。有不少人,虽然自己说的英语不地道,也未必能听出澳新加美英语之间的口音差别,但他们却完全可以把英语为母语的人说的英语同英语非母语的带口音英语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其实澳新加美各地的口音相差也可能很大,但为什么听起来都是 sound like native speakers呢? 可为什么一般中国人说的英语,哪怕每个词儿发得正字腔圆,听起来总还是缺了那股“洋味儿”呢?
简单说来,关键是因为英语为母语的各种主要地区英语(语言学上称为“变体”)都共有独特而且相对统一的某些语音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不是表现在单音(语音学称为“音段”)层次上,而是表现在诸如节奏语调之类的“非音段”(或“超音段”)层次上。我认为,想要在英语语音方面更进一步,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死死抓住这个要领,其余问题相对就好解决了。
根据经验,从节奏训练入手是有效的。为什么?该怎么做?这些问题,容后再细谈。
《英语如何才能说得地道些 - 漫谈英语语音习得问题(之六)》
<为什么要死抓英语节奏不放?>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主要的英语方言之间语音有相当差别,所以才会有说话口音不同。但是,不管是新澳美加还是英国本土的口音,差别再大,却偏有一个共性,叫人一下子就可以判定它们是正宗英语(native speakers’ English) ,它们就是比一般英语非母语 的人说的有“英语”味道。究竟主要是哪方面的共性特点造成这种特别效果呢?不妨粗略解剖一下。
先看看单音(音段)层面的特点。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听出,其实在这方面各方言变体之间有不少差异,而差别主要表现在元音而不是在辅音上。例如 /i/, 就有从完整的单长元音 到近似双元音 的延续体上的各种不同音素变体,所以 a cup of tea 某些方言可能会说 (因为无法输入非重央元音schwa 的读音符号,此a音暂用E 符号代替,下同) 。同样,双元音/ei/ 也有从 到 的各种变体,澳音 today 就接近 to die的发音。/a/ 则有 到 的变体,class 可以是 或 。还有其它几个元音(包括双元音)也都有这类语音差别, 不一一列举了。有一点值得特别提一提的, 就是书写后头带 r 的元音音节,有的方言把 音全带出来,有的则完全不带。每个方言音系的这类元音变异特征,都是比较容易注意到的。
再看看辅音。各个方言在辅音方面的差异就远不如元音方面的明显,绝大多数辅音在词头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差异,差异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结尾辅音上。例如有的方言用喉头塞音 (glottal stop,符号是底下没点的问号) 来代替几乎所有的爆破音结尾。如 a lot of talk 可以是 还有就是结尾鼻辅音-ng,有的方言全成音。
以上描述故意简单化,首先因为这里讨论的重点不是英语各方言变体间的差别,而是探讨它们的共性。再说,了解音段层面的这些差异固然重要,但相对来说,中国学生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多,一般掌握得也比较好。在基本掌握这些音素的基础上,还有更重要(但又往往容易遭忽略)的东西需要努力熟悉掌握,那就是英语在超音段层面上的各种韵律特征。正是这些韵律特征构成的共性,使不同的英语方言听起来都还是地道正宗的英语。能在这方面把握好,说出来的英语就会更象英语。
所谓超音段层面上的各种特征,包括很多内容,简单地说,就是说话时用来把单音素有机地串起来,并使发出来的声音能正确表达说话人的感情意思的所有发音技巧和特点,如节奏、停顿、重音、弱读、声调、语调、语气、连读、同化、失去爆破等等。
说我们的英语教学从不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恐怕实在冤枉。据观察,多数人至少还是有一些所谓的基本语调训练,还有解释连读规则等等。但是由于这方面的特点不象单音素那样容易把握,符号表示也不如单音音标那么方便,加上我们的老师本身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些特征的存在和重要性,所以多数语音训练往往只把重点放在单音纠正和掌握上,在其它韵律方面则不太在意,效果难免就不理想。
我认为,如果能把个别单音的纠正 (还没见过哪一个人所有的英语单音都有问题的!)放在超音段特征的训练里做, “在自然说话中纠正、改善”,学生就更容易体察自己的发音毛病,改进起来就更容易,更有效。 老虎吃天,也该有个下口处。超音段特征那么多,看来那么复杂,从何下手呢?根据经验,从节奏着手最容易把学生其它各种音段和超音段层面的问题都暴露出来。再说,由于英语的节奏可以说是各方言之间最共通的,也是成年中国学生最不容易学得像的,所以更值得狠抓。
英语的节奏特点和汉语的很不相同。一般说法,是把英语归于“重音节奏”(stress-timed rhythm)类,而汉语则归“音节节奏”(syllable-timed rhythm)类。 前者(英语)的节奏特点,是同一段话语中,每个重音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不论重音之间音节多寡都一样,所以效果可以是(How could you concentrate on such a job?!)。 而汉语的, 却是每个音节的长度都差不多,所以效果可以是齐声诵读唐诗式的效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这在英语里是不可能的。虽然这种 “两分法” 从语音的物理测定来说显得过于极端绝对,过于简单化,但从一般的听觉和感觉来说,却无疑是有道理的。我们常听到“英语人”学说汉语时,会用他们的节奏来说:’WO you yige ‘GEge zai ‘BEIjing (我有一个哥哥在北京), 我们听起来挺可笑的,但对他们来说却是自然的。反过来,我们说英语,如果用汉语的节奏说 THE A-NI-MAL IN THE CAGE IS DANG-E-ROUS. ,每个音节几乎都重读, 哪怕每个音都发得正,“英语耳朵” 听起来肯定非常别扭,因为这和听话人的期待值相差太远。
要把握好英语的节奏,自然首先就得很好地处理重读和弱读音节的关系。这里正确弱读是关键,也是一般中国人的难点。为了做到自然弱读,除了一定要学会用(schwa) 之外,还得会把握语音同化等令某些音听起来含糊一带而过的那些特点。另外,为了“跟上趟”,保持正常节奏,该连能连的地方还要做到连音自然,不该爆破的爆破音就不能爆破,更不能“爆破”了还再拖带个小尾巴E元音。如果用成段的话语作为语音训练材料,还必须掌握好恰当的停顿才能使节奏自然。可以说,只要把节奏(和停顿)作为语音训练的着眼点, 除了语调方面不一定能自然顾及之外,其余主要的韵律特征,以及诸如辅音连缀等属于音段方面的东西几乎都可自然触及。矛盾暴露了,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对症下药逐一克服。 |